在产品发展的进程中,活动宛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在短期内显著提升产品指标,反之则可能对产品的长期价值造成损害。因此,深入理解活动策划与执行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
活动,本质上是推动产品发展的有力手段。它通过精心设计的创意和钩子,来达成特定的目标。然而,实践中常出现的误区是,在节日或热点面前,人们往往急于构思活动创意,却忽视了活动的核心目的。这就如同驾驶船只却迷失了方向,可能导致提报方案时对活动目的茫然无措,或者活动开展后毫无成效,只是徒耗资源哄用户玩乐。
活动目标通常由上级依据产品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北极星指标来制定。无论产品处于何种阶段,活动目的大致可归结为拉新、促活、营销和传播四类。不同的目的对应着不同的目标人群,这就要求我们精准定位,有的放矢。
同时,活动的作用必须适度把握。过度营销、随意赠送积分等行为,可能在短期内吸引用户,但从长远看,会破坏产品的长期价值,降低用户的信任度。就像“狼来了”的故事,过度的活动只会让用户逐渐失去对产品的信赖。
要产出丰富的活动创意,首先需了解常见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借助人人秀、易企秀等营销工具网站,收集各类基础活动玩法,并建立自己的创意库。在实际应用中,可直接套用创意,也可通过叠加改编的方式,如将签到与抽奖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活动形式。此外,行业相关事件、热点和重要节日都是活动创意的宝贵杠杆。一般来说,节日类热点在节前一个月开始在各平台被提及,节前5 - 10天进入关注增长阶段,节前3天至节日当天达到热度顶峰。
关注以活动创新著称的公司,如网易,以及竞品和同行的活动,是获取灵感的重要途径。亲自参与并拆解这些爆款活动案例,从活动目的、玩法、用户路径、亮点以及自身的延伸思考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能让我们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市场上虽有许多案例拆解资料集,但唯有亲身体验,才能收获最真实的感悟。
创意的选择需紧密对应活动目的,并从产品发展阶段和产品调性两个维度进行考量。在产品发展初期,由于用户规模较小,活动应优先选择能吸引精准用户的形式,如垂直领域资料赠送,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用户群体分散。随着产品用户群体的扩大,创意选择的范围也会相应拓宽,但仍需结合产品的目标用户特点进行设计。同时,创意内容要与产品调性相符,不同行业的测试做题类活动,题目内容应各有特色。
奖品选择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活动礼品要与用户相匹配。设置奖品时,需反问自己一系列关键问题,如用户参与活动的动机、奖品的吸引力、组合的合理性等。选择主题和玩法时,要充分考虑用户价值,找到与之契合的价值点。其二,要平衡活动复杂性与用户参与积极性。活动形式应优先选择“轻量级”,如论坛盖楼抽奖、文章留言抽奖等。若活动较为复杂,需谨慎权衡,确保用户能够轻松理解和参与。
数据在活动策划与执行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评估活动效果和进行优化的重要依据。活动创意确定后,要绘制详细的用户路径图,模拟用户操作,明确各个流程的文案场景和关键数据。对于工具或网站无法统计的数据,需提前做好埋点。活动期间,要实时监测用户参与数据,进行漏斗分析,特别关注异常数据。例如,若点击测试的人数众多,但完成测试的人数较少,可能是测试题设置不合理或用户操作流程存在问题,需及时排查并解决。此外,要确保用户参与活动的路径图全面覆盖,因为用户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和路径进入活动。
活动方案应涵盖活动目的、主题、目标人群、时间、规则、推广渠道、预算以及效果预期等内容。在甲方公司,活动方案主要用于内部审批和讨论,无需包含具体的页面文案细节,待审核通过后再进行细化。而向乙方提供方案时,则需增加更多“表现层”内容,如资源渠道优势、数据评估、过往成功案例以及具体创意演示等。在资源盘点和预算评估方面,要优先梳理公司内外部的免费资源,明确预算范围,根据活动规模合理安排费用审批和立项流程。
活动执行前,物料准备至关重要。这包括全面准备活动相关文案,如标题、页面文案、规则文案、宣传推广文案等;与设计师沟通设计活动页面,部分渠道可能需要进行AB测试;提前与开发或产品经理对接H5开发排期;确定奖品购买方式和包装形式。此外,还需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如活动涉及获取更多线索,要与客服销售做好沟通,并及时向上司汇报进度。
制定详细的执行排期表,将活动所需准备的物料、时间节点、负责人等信息一一列出。明确各方职责,让参与者清楚了解自己的任务、时间要求以及在活动中的角色,同时要让他们明白未能按时完成任务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上司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在横向沟通管理方面,可以参考相关的团队管理经验。
活动结束后,复盘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除了统计用户参与路径数据,还要重点统计与活动目的相关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查、分析和总结,形成全面的结案报告,为今后的活动策划与执行提供宝贵经验。
总之,活动策划与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每个环节都精心谋划、严格把控,才能确保活动达到预期效果,为产品的发展助力。